天镇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并网,配套牧光互补模式助力农民增收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,光伏发电逐渐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。近日,位于山西省天镇县的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成功并网,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该基地还配套了牧光互补模式,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。
天镇县位于山西省北部,光照资源丰富,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优越条件。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,当地 *** 积极推动光伏产业发展,投资建设了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。该项目占地约10万亩,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,是我国北方地区更大的光伏发电基地之一。
在光伏基地建设过程中,天镇县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利益,创新性地提出了牧光互补模式。该模式将光伏发电与畜牧业相结合,实现了农业与新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。
牧光互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光伏板下种植牧草:在光伏板下方种植牧草,既保证了光伏发电的效率,又为畜牧业提供了优质饲料。此举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还降低了畜牧业的生产成本。
2. 光伏板下养殖牲畜:在光伏板下方养殖牲畜,既可以减少土地占用,又可以为牲畜提供充足的光照和通风条件。同时,牲畜的排泄物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,进一步促进农业循环发展。
3. 光伏发电与畜牧业相结合:光伏发电可以为畜牧业提供清洁能源,降低生产成本。同时,畜牧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光伏发电提供稳定的负荷,提高光伏发电的利用率。
4.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:通过牧光互补模式,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。
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的成功并网,为天镇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据统计,该基地每年可发电约15亿千瓦时,实现产值约10亿元,为当地财政收入贡献了重要力量。同时,牧光互补模式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首先,光伏板下种植牧草和养殖牲畜,为农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。据测算,每亩牧草产值可达5000元,每头牲畜产值可达1000元,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。
其次,牧光互补模式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。农民通过参与光伏产业,提高了自身素质和技能,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。
总之,天镇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并网及配套牧光互补模式,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,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,实现了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牧光互补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,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