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灵县壶流河畔稻蟹共生示范区亩均收益突破8000元,创新农业模式引领乡村振兴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,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农业发展模式,其中,广灵县壶流河畔稻蟹共生示范区以其独特的稻蟹共生模式,实现了亩均收益突破8000元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广灵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,壶流河蜿蜒流过,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。近年来,广灵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稻蟹共生农业,打造了壶流河畔稻蟹共生示范区。该示范区通过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,实现了稻蟹共生、生态循环、高效利用的农业发展模式。
稻蟹共生模式是指将水稻种植与螃蟹养殖相结合,利用水稻田的生态环境,为螃蟹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,同时,螃蟹的排泄物又能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,形成良性循环。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,还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
在壶流河畔稻蟹共生示范区,记者看到,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田里,螃蟹在水中自由游弋,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。示范区负责人介绍,稻蟹共生模式具有以下优势:
一是提高亩均收益。与传统水稻种植相比,稻蟹共生模式亩均收益可提高50%以上,示范区亩均收益已突破8000元,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。
二是改善生态环境。稻蟹共生模式减少了化肥、农药的使用,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,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。
三是保障粮食安全。示范区采用优质水稻品种,确保了粮食产量和质量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。
四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。稻蟹共生模式带动了当地水产、渔业等相关产业发展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。
五是带动农民就业。示范区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,增加了农民收入,助力脱贫攻坚。
为了推广稻蟹共生模式,广灵县积极组织技术培训,向农民传授稻蟹共生技术,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。同时,县里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鼓励农民参与稻蟹共生农业发展。
壶流河畔稻蟹共生示范区的成功实践,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未来,广灵县将继续加大创新力度,推动稻蟹共生模式在全县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