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型答卷写青山 绿能澎湃绘新篇——大同市五年蝶变谱写高质量发展时代华章

大同新闻网 阅读:6 2025-05-15 11:48:39 评论:0


  锚定转型 擘画新篇‌

  五载春秋,奋楫争先。自 *** 总书记考察山西擘画转型蓝图以来,大同市以"赶考"姿态践行嘱托,在云中大地上奏响绿色变革最强音。从文瀛湖畔的粼粼波光到采煤沉陷区的光电矩阵,从智能矿井的科技脉动到储能产业的澎湃动能,这座千年古城锚定"跨入之一方阵"目标,用"四步走"战略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密码,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中交出了亮眼答卷。

  能源革命破茧成蝶‌

  在晋北高原上,一场深刻的能源嬗变正在发生。大同市突破"一煤独大"惯性,构建起多元支撑的现代能源体系:

  煤炭产业提质升级‌:9座智能化煤矿引领行业变革,85%的先进产能占比领跑全省,1.62亿吨年产量彰显硬核实力;

  新能源矩阵强势崛起‌:1755万千瓦电力总装机中,54%来自清洁能源,晋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犹如绿色棋盘铺展;

  储能赛道加速领跑‌:32万千瓦建成储能规模全省夺魁,600万千瓦储备项目涵盖重力、飞轮等前沿技术;

  制造高地初现峥嵘‌:海博思创等龙头企业落子布局,15.6亿元光伏组件产值与13.36亿元储能产值交织成链。

  智创赋能 绿动未来‌

  在同忻矿智能化调度中心,AI预警系统24小时守护着千米井下,智能巡检机器人穿梭于巷道之间,这座"智慧矿山"的蝶变正是大同转型的生动注脚。通过实施"四个一批"工程,全市煤矿正加速向"少人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"转型。

  在开发区装备产业园,AGV无人车穿梭于海博夏初智能车间,全球领先的储能设备在此诞生。大同市把握"双碳"机遇,构建起光伏装备、储能电池、换电重卡等新兴产业矩阵,2023年新能源制造业营收突破28亿元。

  生态修复 点绿成金‌

  当春风拂过云州光伏矩阵,昔日的采煤沉陷区正上演"黑色"转"绿色"的生态奇迹。全国首个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在此落地,500万千瓦光伏项目将废弃矿坑化作"阳光银行"。塔山电厂储灰场上,10万平方米生态修复区果树成林,构筑起生产与生态共生的绿色范式。

  乘势而上 再启新程‌

  站在新起点,大同市正加速构建"非化石能源主体+化石能源兜底+新型电力系统支撑"的现代能源体系。随着潘家窑煤矿等接续项目开工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推进,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落地,这座能源之城正以"追风逐日"的魄力,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续写新的时代答卷。

  数字见证蝶变:

  √ 煤矿智能化率提升至85%

  √ 储能项目储备突破600万千瓦

  √ 新能源制造业年产值超28亿元

  √ 10.29万平方米矿山生态修复

 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,大同用实干作答:当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,当智能制造重塑产业版图,当绿色画卷覆盖矿坑伤痕,这座转型之城正以昂扬之姿,向着"之一方阵"阔步前行。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大同新闻网立足大同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全景,提供实时新闻、民生服务与政民互动,打造一网知大同的数字化窗口